陕西和光书画院
座机:029-86117237
Q Q:52329391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吐哈石油大厦
联系电话:13891846835 ,13384976061
主页 > 作品展示 > 李洪涛

 

李洪涛   艺术简介

       李洪涛,男,1967年生于河北雄县。1991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系,先后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课程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苹工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澳门画院特邀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重要展览,并刊登于《美术》等期刊。

参加主要展览:
2008年作品《迷彩》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青联、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
2009年作品《春晓1945》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展览中心)
2009年作品《鹊儿》入选2009年全国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博物馆)
2009年作品《五月》入选“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小幅工笔画展,获唯一奖项“丹青奖”。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浙江画院、湖北美院、河北师大——中国美术馆)
2008年 作品《和风》入选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昆明博物馆)
2008年作品《玉羽霜翎》入选“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盘锦美术馆)
2009年作品《春晓1945》入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河北省选送作品展并获“银奖”。(河北省文联、河北省美协
——河北画院)
2010年作品《惊雪》入选“重彩-创造”中国重彩画获奖画家作品展。(北京画院)
 
笔端唯美,心性天真
                               ------对话画家李洪涛先生
 
李洪涛先生曾说,唯美主义者都是一群天真的孩子,他本能的摒弃了生活中不好的一面,敏锐的感知、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唯美主义者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体悟世间万物。“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弟兄”。一个人,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在经历了成长的痛楚和生活的磨砺之后,依然能保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何等可贵的事情啊!
春日午后,我带着一堆的问题来到他那堆满书籍、画稿,散发着墨香的青草堂。我们的话题就从唯美主义开始。
 
黄平昌:李老师您好,从您绘画的风格能看出明显的唯美主义,如您笔下的少女甜美青春,请问您在创作的时候是否有主观的唯美倾向。
李洪涛:首先感谢您专门做这个专访,很多问题我也想通过你们的平台发布出去。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先纠正你一个关于美的用词,对于少女我的定义是纯美,对成年女性定义为静美。首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女性题材作为我创作的主体。女性在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也是从母系发展而来。从男性的视野看待女性,比如母亲、姐妹、爱人、女儿,会有一种依恋、怜惜、爱慕、欣赏、温暖、美好......!人们都是用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对女性的关照,女性的美自古以来就是被人们歌颂的。比如宋词、红楼梦中那么多描写女性美的词句,传统绘画中也有仕女画这个门类专门表达女性的美好,女人如花!没有女性的世界是灰暗的。
接下来谈下唯美主义,一个画家的创作其实不会刻意地拘泥于哪个“主义”的藩篱。风格的建立是一个渐进过程,即会受到传统学习的影响,更是画家心性天赋的流露。一定会具有综合性和时代特征。很多朋友说我的作品有唯美倾向,更有的人把“唯美”作为贬义词理解。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唯美”不等于“甜俗”,唯美是发自内心的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而甜俗却是一种迎合别人的谄媚的心态,甜俗和媚俗在一定程度上意思非常接近,所以唯美和甜美这两个词中间是有一条鸿沟的,差距很大。唯美主义是19实际末从英国产生,涉及到音乐、绘画、雕塑、室内设计等各个领域,是很综合的一个哲学思想。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唯美主义表达的是对美的一个极致的追求,艺术家把生活艺术化,追求纯粹的美。比如英国诗人雪莱,比如写出“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诗句的徐志摩,这都是唯美主义的代表,所以唯美主义并不是不好。很多人把唯美理解为甜腻腻的媚俗画,要厘清这两个概念,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我曾很偏执的说过,我会就将唯美进行到底。有人说唯美主义者都是一群天真的孩子,他本能的摒弃了生活中不好的一面,敏锐的感知、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当然艺术不仅仅表达美,还可以表达苦涩、灾难、艰辛、悲怆,有人认为表达这些的艺术层次似乎更高,而唯美主义更多的是关照、感应内心的世界,这种思想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我本身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唯美主义跟我的性格、追求是有一些暗合的。当然我的表现手法还是现实主义的。我们从小读了大量的批判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名著,比如巴尔扎克、司汤达、莫泊桑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鲁迅,鲁迅作品统治我们教材的时候,同样引进的也还是批判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而唯美主义在那一时期是不能为社会主义工农兵服务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压抑甚至排斥的。
最后一句话总结这个话题,我个人的创作是以现实主义手法表达唯美主义精神,还有一点,下一阶段我可能会加入一些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黄平昌:刚好说到这个话题,近期看到您的新的人物画创作,面貌有些变化:一是重彩的运用,看您之前的人物大部分都是冷色调的淡彩,而近期的创作偏重暖色调的重彩;二是之前的人物画较为写实,而近期的人物画能明显感觉到您在试图进行一些象征主义的尝试。如您新创作的几幅人物小品能明显感觉您在试图用花和鸟的配景来烘托女性的内心,我感觉这种形式很新颖,您是基于什么动因进行这样的创作呢?
李洪涛:是的,这是有意为之,近期在做尝试性的创新。从精层面更多的表达对人物内心的关照,从形式上打破画种的界限,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画种混合起来,现在不是讲混搭吗,呵呵。各种形式都可以放在一起,营造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空间,类似梦境的东西。其实这种东西有的时候更能充分表达我的内心,作为画家有的时候心境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真能表达可能就成文学家了,呵呵,所以我只能通过色彩、形象、构图表达我的内心,未来一段时间在这方面会做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尝试。
 
黄平昌:洪涛老师您好,近年了解到您的作品频频入展、获奖,但是外界对您了解还不是很多,能简单介绍下您自己吗?比如您的家世、学习经历等。
李洪涛:你谈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是画家知名度的问题,我是这样看,当代社会属于“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一个画家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综合修养等内功修炼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是要借助一些传媒、渠道,充分的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你。
关于我的个人的经历相对比较简单,也算出身于艺术世家。我父亲在文化馆工作,主要从事戏曲、曲艺研究与创作,同时业余时间也涉猎书法、音乐、美术,算那一辈人里边的文化人。因此家学对我影响很大,从小父亲要求我临写字帖,背诵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等,那时候父亲对我的要求应该说是比较严格的,这些都对我日后从事绘画起到了启蒙、引导的作用。另外我从小在文化馆长大,周边的环境对我影响也很大,与我父亲同辈的先生们等于给我免费上了很多诸如戏曲、曲艺、舞蹈、书法、绘画等课外辅导班,就像现在孩子们上的各种辅导班一样,当然那个时候是没有辅导班这个概念,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比其他同龄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对于绘画的兴趣很早就开始了,小学的时候就画素描,当然同时也学了很多其他姊妹艺术,12岁的时候开始进入科班学习戏曲,父亲的京胡拉的非常好,而且在戏曲导演和剧本创作方面挺有成就的,因此父亲还是希望我考取戏曲相关的院校,后因种种原因放弃了戏曲的学习。后来又学习声乐,那时候理想是做个歌手,呵呵,后来我的老师说我的个人的条件不是很好,于是就放弃了。
正式系统学习美术是在工作后,又考取了河北师大美术系,那时候主要致力于学习油画,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幸好自己的美术梦想还好没有被现实的生活所磨灭。下了很大的决心走出来,先是2006年去了天津美院国画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这一年多把我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表达方式从西方的样式转变到中国的样式,这一时期何家英、霍春阳诸先生对我的影响都很大,再后来2007年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苹工作室进一步学习,蒋老师的教学思想是开放式的,在这里我找到一扇艺术创作的窗户,跟恩师学习的一年是脱胎换骨的一年,通过先生的引导给我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最终在2009年我的艺术创作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此后参加了许多国家级的大展,这些大展的入展、获奖对我是很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我在艺术道路上走下去。
 
黄平昌:从您刚才的介绍看,您早年是学西方绘画,是什么原因让您又改弦更张,从事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呢?另外这种早年的西画基础对您当下的创作有帮助吗?
李洪涛: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主要原因还是渗透在我们血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沉淀于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慢慢觉醒。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时时感召我的心性,坚定而自然地在学习和感悟中实现了文化自我的转折和超越。
和大多数当代画家经历相仿,我亦是从学院教育体系中走出来的。年少时沉醉于西方绘画的学习,然有限于时代国情之所囿,今日方知彼时见识之鄙陋。但正是当时的孜孜以求,为我打下了还算不坏的绘画基础。(此段落引自《造化于心 物我两忘——李洪涛》)
虽然当代教育在国学方面的缺失对于我来说也是痛心疾首的,但是毕竟我们从小生活在东方的这片热土,这种文化的侵染是“润物无声”式的。基于此我认识到中国画才是我艺术的创作载体,她是根植于我的民族的哲学思想、民族文化之上的,她和我的精神世界是暗合的,只有这样我才能走的更远、扎得更深。
 
黄平昌:李老师您是画人物出身,但是看您近期在花鸟画方面用功很深,从您求学的经历看您的花鸟画系统学习是在天津美院,但是近期的作品已经明显脱离了“天津美院范式”的束缚,已经能看到您自己的面貌,当代学院派最大的问题就是“千人一面”,请问您是怎样实现自我突破的?另外您的画面给我的感觉也非常好,这方面能简单谈下您画面的创作原则吗?
李洪涛:我给你打个比方,比如我的大型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是交响乐式的,而花鸟就是奏鸣曲的感觉,这就是差别。作为一个工笔人物画家需要综合素质,要想完成一张大型人物作品,不说擅长但也必须能够绘制山水、花鸟画。
所谓“千人一面”还是没有走出来,学院教育毕竟是系统化的工程,是有一定模式化的教育方式。虽然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风格,但也是有一个流程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你自己走不出来就会陷入“千人一面”的窠臼里。包括民族唱法,不也被金铁霖先生统一到一个模式里了吗,你很难听出谁是谁。所以还是要求我们走出来。说到走出来,一个是刻意的强硬的为了改变而改变,这种方法我不喜欢,这种方法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而且有很大勉强的成分,这就不真诚了。另外一个是渐变的过程,学生离开学校,随着阅历的增加,你所学过的东西会在你内心当中发酵,再随着你接受新的东西,逐渐会衍生出自己的风格。学习一开始都是模仿,但是不能像“鲁叟谈五经”式的死学。可染先生当年不也有“学进去、打出来”的理论吗。
同时想成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必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善于体悟世间万物。辛弃疾词云“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弟兄”就是这个道理。咱们都看过红楼梦,其实林黛玉就是一个艺术家,她的多愁善感就是她特别的敏锐,特别的敏感,感情丰富细微,她对一片飘零的花瓣、一阵拂过的清风、一轮当空的明月她都有敏锐的独到的关怀,能牵动她所有的情愫在里边,其实这就是艺术家的情怀,如果看什么都麻木不仁,都觉得跟自己无关,或者满脑子都是功利和算计,这种人怎么会有感人心怀的作品呢!。为什么很多画家他技术也很好,他读书也很多,但是你看到他画的时候感觉毫无魅力,他不能感染你。为什么?他自己都不能感动自己,他怎么感染别人呢!?
我在画面上的追求有这么几点,一个是厚重,厚重不沉闷的那种厚重,不是我用了很重的色彩,而是经得住观者推敲体味的厚重;再一个是绵密,绵密而不繁琐,现在很多工笔画家为了炫耀技法,画的特别繁琐!我所谓的绵密是有节奏、有主次的,能持续给观者表达画面所蕴含的信息;再一个就是有冲击力,这个冲击不是形象色彩的极度夸张。是用你的形式和内容,抓住观众的眼睛;还有一个就是含蓄,含蓄是我们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懂得含蓄的美了。中国人在表达爱情的时候往往借物咏怀,不同西方人直接说“我爱你”。比如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描写的是一个女孩子伤春怀人的情感,但是你看他表达隔了多少个层次,首先泪眼,眼睛有泪是一层,不是看花是而问花,一个问字多么传神,问的是谁?实际上是情郎,但是偏偏要说问花,花又是一层,花肯定是不能语的,但是这样写,她得不到消息、回应的失落的心情就出来了。最后乱红如同自己纷乱的情绪,飞到了秋千的那边。你看这个情感,诗人用几个词层层递进,把一个少妇闺思的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太值得人品味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含蓄的美。绘画也是一样,不要毫发毕现的逼的观众无路可退,我们中国人讲究什么?“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这才是高的境界;还有一点就是清雅,清雅但不能苍白、空泛,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一个境界。
 
黄平昌:您近期花鸟画的两种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五代花鸟画最具代表的“徐黄异体”的不同风貌。如您的工笔重彩花鸟,勾勒精细,设色艳丽,表现内容大多为宫苑富贵的花鸟内容,如牡丹、玉兰、海棠、鹦鹉、鸳鸯等;而您的工兼写花鸟用笔活脱,以墨为主,杂彩点缀,表现内容大多为水塘河岸的芦苇、红蓼、茨菰、水鸭、鹭鸶等内容。您在创作的时候是否主观上有此追求?
李洪涛:作为我们现代画家,尤其是学院出身的一批人,从理论、技术上应该都没有问题,因为在学校就完成了各种技法、画理、画论的学习,当然也包括绘画史的研读。徐黄异体是花鸟画史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这个异体的出现其实还是居住环境不同,生活感受各异,意趣也大相径庭,所以取材侧重不同,呈现出的艺术风格亦各成一家。按现在的话说黄筌常年供职在后蜀的国家画院,长期见到的是禁中奇花怪石、珍禽异兽,因为无论是他自己所见,还是皇帝的审美要求,都决定了画富贵一路。同理徐熙野逸也是如此,他作为“江南处士”目及也无非就是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或者园蔬药苗之类。具体到我个人画什么,因为当代社会什么样的景致都能见到,具体画什么其实主要跟心境有关,并没有刻意的要表达哪一种。花鸟对我而言又属于我个人觉得最抒情的一个题材,所以画起来比较随性,这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不过以后可能还是侧重汀花、水禽类的,因为我从小在白洋淀边长大,这些东西对我而言太熟悉了,生活里、梦里都有的东西,画这些我其实完全可以不借助写生。
 
黄平昌:听说您近期应河北定州市人民政府要求要创作两幅大型人物主题画作,能简单谈下吗?
李洪涛:定州市是隶属河北省的一个直管市,中山古都,河北名城。历史悠久,拥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底蕴深厚,是河北省三大主要历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历史上定州名人很多,如北宋时期著名的苏轼东坡先生在定州做过知州,虽然前后时间很短,不到一年,但是做了很多事情,整军、戍边、发展农业、改善民生,东坡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学艺术巨匠,无论是他在朝身居高位,还是流放到荒僻之地的时候,除了搞些文人情怀风花雪月的事情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做一些造福一方的事情。到今天将近1000年了,我们还都记得他,怀念他。不单单是我们这些文化人怀念他,老百姓也都知道苏东坡,甚至他发明的吃食都深深融入我们生活中。“东坡肉”应该是每个馆子上座率比较高的一道菜吧,呵呵。
另外一个是民国时期,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先生。先生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他在定州从1926年创办平民教育会到1936年因日本侵略撤离定州,长达10年时间。
定州市政府近期让我创作的两幅大型主题画作,就是以上两个人物。我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是非常开心的,这是历史赋予我的一个机会。最接近我在重新读东坡先生的作品,重新考证他的生平,还要考证宋代的服饰、建筑、民俗等等。晏阳初先生这幅相对简单些,一是时代离我们比较近,二是历史上留下来不少照片可以参考。所以这个过程是我重新学习,重新认识的过程。不但丰富了我的学养,也给我带来很多挑战,包括这两幅画的尺寸就巨大,3米乘4米,本身也是我第一次画这么大的画。所以我也是带着非常认证的态度在创作,现在到了定稿的阶段,再有一个月就可以上板制作了。每次做巨幅创作的时候,都非常兴奋,有种将军要上战场的冲动,呵呵。
 
黄平昌:当代画坛受资本追逐和藏家鉴赏水平影响,应该说很多不健康的现象存在,很多画的非常差的画家反而市场很好,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些对您的日常创作有影响吗?
李洪涛:这种现象我觉得很正常,比如画的一般的画家因为他经营了很多年,而且他的作品也迎合了一个审美阶层,这些些阶层审美水品未必很高,但是资本水平不低。画的很好但是市场不好的也很正常,为什么,可能宣传不够,另外作品的量的积累的也不够,无法大面积面向市场。
    具体说到影响,首先我是一个职业画家,绘画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放弃了很多原来的东西,而把绘画当做终身事业、终极目标来追求。我不会放弃我坚守的东西,但是绘画毕竟是我的生活方式,如果想维持这种生活,想让这种生活走的更远、更高,也必须面对市场,做一些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
 
黄平昌:看您的画室,布满了各种中式的家具、文玩、茶器,一看你就是骨子里很传统,而且非常有生活的一个人,您怎么看待传统?
李洪涛:刚才咱们谈到了唯美主义者都是天真的孩子,他们甚至把生活都艺术化,让生活仿照艺术,当然这是一种倾向,如果走的很极致,也会活的很累,也不好,呵呵。从事艺术工作时间长了,慢慢你就会让包括自己的形象呀、居所呀、工作室呀慢慢打上自己风格的烙印。
说到传统太重要了,没有传统哪有创新呀,你见过那个孩子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艺术也是一样不可能离开他的母体文化从天而降。木怎能无本,水怎能无源呢,前人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经过岁月的淘洗留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我们去学习,将对我们是巨大的滋养。
当代中国画是很多元的,各种技法、各种材料运用都很广泛,但有一点就是不能脱离了中国画的精神特质。那到底什么是中国画的精神特质?我的理解是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文明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他必然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我是一个中国人,具有中国人的精神、思维方式,所以我的艺术形式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上的,这是第一点。另外一点,自宋元以来由于文人参与绘画创作,引导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中国画有了文人情怀。用文人的眼光、方式去观察生活,表达生活,中国画的形式、笔墨意趣,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就是中国画的特质。
 
黄平昌:最后一个问题,想听您谈谈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
李洪涛:未来几年还是延续人物画为主、花鸟画为辅的创作,工笔、小写意都会涉及。由前几年的主题创作转变为关照人物内心的刻画描写。同时除了延续我以现实主义手法表达唯美主义精神的创作思路外,还会增加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手法。
 
 
采访后记:
    从上边的对话不难看出,李洪涛老师是个热爱传统、紧随时代,且真情真性、至情至性之人,当今社会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的艺术需要这样的人,我们的社会呼唤这样的人。让我们祝福李老师绘画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广,为我们奉献出更多的精品画作。
 
洪涛的唯美情结
崔锡玲
洪涛偶尔来了兴致也画花鸟,画风细腻、气息自由,意境清远;但平时主要悉心致力于工笔人物的创作。洪涛身上有中国传统男人的气质,但他的人物画创作又能使人看到他唯美的一面,在他的笔端,游弋着古典的忧伤情结,唏嘘短叹又乐此不疲。
看洪涛画画,慢慢看他起稿、拷贝、勾线、做纸、上粉、设色等一系列完善的步骤和娴熟的技法操作,日出至日落至灯火亮起乃至深夜,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细节描绘。这些看似枯燥平凡的工作是每位工笔画家作画时候最为重要的琐碎过程。此时的画家就是一名内心坚定、朴实勤劳的工匠,当然,这样的琐碎工作也是洪涛每张美好作品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说白了,绘画就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纯粹而夹不得杂质,装是装不出的。就算是主旋律的东西,也不会蒙蔽观众的眼睛和嗅觉,读洪涛的画,不论是什么题材,每一幅画都会隐隐透出安静、唯美的气息,那是美好又淡淡伤感的画面。在洪涛创作的诸多作品中,不论是《春晓》中的小八路还是《阵风》中的少女甚至是粗犷的《蒙古汉子》,都会使人获得一种唯美的忧伤情感体验,仿佛古典的琴声悠扬,而画家会沉浸在这种琴声中隐匿山林,终生不得自拔。
60后的画家,往往更多地受到学院式的西方造型训练。而后在创作的成长中又会慢慢开始在骨子里泛起中国老祖宗的哲学与意趣。洪涛有着扎实的西方造型功底,又有着诗情画意的中国文人的那份清高。因此同样是画人物,洪涛并不会仅仅满足于纯粹写实之美,而是把中国古典传统的审美情趣与西方造型艺术的形式意味相互融合,将唯美的古典情结揉碎,渗透到笔端,似一针一线,含蓄清愁,诉说不尽。观众会在阅读其作品的同时,刹那间会忽略形体的存在甚至审美的常规而受到画外的些微感动。这种感动是一种遥远又高级的传达,直指读者内心,也由此达到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此种传达在每个艺术家来说都是最为真实的表白,更是艺术家心血场力的再现。
然而由对立面的情感、审美取向相融合并非容易,虚与实要相处相生,薄与厚要相得益彰,色与墨要各得其所,是每个画家苦恼的事情,洪涛却技高一筹,向来以四两拨千斤之妙招予以解决之:在平面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中,清砚出墨,似闲笔勾线又似轻松设墨色,静好形象便呼之欲出,怎能叫人不抚掌叫好。
但是洪涛并不满意,在他看来,他的那些美好的作品,似乎统统不及他心里的理想。在他的内心究竟还要有多美的意境,我们期待着在下一幅作品中与之神遇。
 
风华卓然的艺术才气  朗朗自逸的真我性情
 
记者 杜美莹
 
天暮青冥,苍苍茫茫的背景中闯入一个懵懂的女孩,衣服、帽子上沾了些许飘雪,面对突然而降的大雪,稚气的脸上露出惊喜,期待之余又因为寒气浸身而瑟缩着双手,正想用哈气温暖那双被冷风吹红的小手。画面省去了背后的景物,只有灰蒙蒙的雾气,女孩的五官也不是很立体,可是那份干净和单纯却一目了然,看过后便会久久挂怀那纯真和美好。这是挂在李洪涛老师书房的一幅画,坐在画的对面与洪涛老师交谈,记者的注意力不时被画中的女孩儿打扰,忍不住要多望几眼,洪涛老师口吐莲花,而对面的画似乎也在替主人表达。
 
     李洪涛专注于艺术创作虽然比较晚,但受家世熏陶,他在年少时便学习音乐、绘画、戏曲等多种传统文化,大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绘画专业的学习,这些无论是学院里深根细作的钻研,抑或是生活中浅尝辄止的沾染,都慢慢积淀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文化滋养。基本功的塑造,美学涵养的积累,以及天生的艺术领悟力,都使他在踏入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时便表现了出人意料的潜能和表现力。2006,李洪涛正式从工作中出走,走上了专业的美术创作道路,在天津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彩萍工作室进行了艰苦努力的进修后,他的艺术表现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升华。只用了一年时间,他便跻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重要展览,并刊登于《美术》等期刊。
 
说起走向工笔画创作的缘由,洪涛老师那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肺腑的热爱之情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自己骨子里流淌的是中国文化的血脉,我们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支撑我们整个人生的朴素的人生哲学思想都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他说,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基因当中,国画是传统文化当中的一支,走向国画是必然的。
 
在他的画作中,你会隐隐约约看到油画的色彩表现能力,这是由于系统学习油画的经历,让他深受新古典主义的影响,洪涛老师说,西方大师像安格尔、门采尔、马蒂斯对线性语言的研究,乃至提炼、概括、升华,是非常高级的,对他后来的创作都提供了很好的基本功塑造。同时,他的工笔人物画创作还因袭继承了明代造像和肖像画的那种大气、质朴,和完整的震撼力。在蒋彩萍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由西方的思维方式转为中国画的创作中来,他的工笔人物画创作经历了一个由深受西方思维影响,到可以大而化之的中为体西为用,这样一个中西贯通的成长积淀过程。
 
正是这样的积淀,让他可以在多种题材的创作中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没骨花鸟画便是他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内心灵感迸发而形成的一首首小夜曲,婉转琉璃,润朗透亮。一个艺术家之所以能把这些被常人忽略的花鸟世界表现得如此令人痴迷,洪涛老师说,“真正的艺术家对生活中的人物和风物,乃至一草一木的观察是不同于常人的,不仅是观察的主观能动性不同,而且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于常人,他们是怀着艺术家的情怀和目光,从美学角度来进行心与物的交流。当你这样倾心去体会着一朵花的摇曳,一朵花的芳香,这些花儿也会给你它的颜色、它的姿态,以及它作为世界中一员,那种生命本身的质感。”这也正是一些艺术家能够出类拔萃的原因,技法的高超,来自于学习,师法传统,师法自然,师法自身,“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才是好的东西。
 
如果说花鸟画的创作是一个小散文,小夜曲,那么大型人物画创作就是长篇小说,尤其是主旋律人物画就是一部交响乐。李洪涛参加全国美展的《春晓1945》就是这样一部包含构思格局、人文内涵和创作情绪的交响之乐。他说,“主旋律的创作不仅要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还要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革命先辈怀有什么样的感情,怎么去看待那段历史的情感酝酿。”在李洪涛的家族长辈中正有这样经历革命年代的亲人,他才会在主旋律的创作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深厚的感情因素。主旋律宏大的立意如何驾驭才能够表现得更具真情实感成为画家思考的焦点。李洪涛在了解大量历史资料,走访亲历者后,在庞大的历史洪流中选取细小的篇章着力。在当时大的历史环境中,每个人都被卷入民族战争中,但是他抓住军队当中的小文艺兵来展现大背景下普通人的状态。
 
在李洪涛的人物画中女性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少女题材尤多,画面也透露出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气。问及此,洪涛说,“这其实和你个人的先天气质和后天学养有关,性格当中对唯美的追求会与画作暗暗契合,你想在绘画当中把自己的性情隐藏起来是不可能的。” 他说,少女的纯真和成年女性内在的情怀,让画家不由地想表现出来,对这些美好的表现其实也是画家内心情愫的一种寄托,同时,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在画家讲述的时候,记者又看了他近期的一些创作,在唯美的画面中,出现一些很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并在人物画题材中加入了花鸟元素,“我要有意打破画种的疆界,只要能丰富画面的元素,能抒情达意的都会拿来所用。”在这些画中,人儿、鸟儿、花儿运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人是主体,天人合一。
 
“绘画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劳累并快乐,简单并快乐,学习积累参悟的过程,既需要脑力又需要体力,但当你有了好的创作时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李洪涛说,如果可以比喻,那大型的创作就像妈妈孕育一个孩子,分娩的时候很痛苦,可是当母亲看到这个孩子时,由衷的幸福与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如果把每幅作品都视作自己的孩子,那么洪涛的很多孩子们已经成长茁壮,并且名列前茅,成为他跻身画坛名流的例证,有的淡雅含蓄,一如记者采访开始对面画中的女孩,有的热烈不羁,如那些新作中碰撞出的独具冲击力的色彩,还有一些正含苞待放,一旦才情触动,它们便会摇曳生姿,如那些花儿鸟儿,成为洪涛老师在更加广阔领域一次全新的才华释放。
 
造化于心 物我两忘
一直以来,想把近几年的工笔创作做一小结。奈何因创作周期较长等诸多原因,终迟至今日。
和大多数当代画家经历相仿,我亦是从学院教育体系中走来。年少时沉醉与西方绘画的学习,然有限于时代国情之所囿,今日方知彼时见识之鄙陋。但正是当时的孜孜以求,为我打下了还算不坏的绘画基础。
历经岁月,蹉跎年华,沉淀于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慢慢觉醒。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时时感召我的心性,坚定而自然地在学习和感悟中实现了文化自我的转折和超越。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会有其鲜明的时代特性,当代的工笔画创作亦是如此。然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继承和发展。首要问题是牢牢守住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与特质,然后可纵贯中西皆化之为我所用。古代石窟壁画、明人肖像画、古典及新古典主义油画、日本美人画等诸多艺术形式无不在滋养完善着个人的绘画创作。良好的继承,加之内心的思辨和参悟,假以时日之锤炼。必能有个人面貌出来,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发展。
我的工笔画创作目前可分为两个大的系列。一个是《春晓1945》《那年那月》为代表的主旋律题材,怀着艺术家炽热的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回望我们民族反抗侵略和压迫的共荣历史,表现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的生活战斗的状态和性情。一个是少女系列,如《鹊儿》《惊雪》等。凸显少女的纯情和美好,花一般灿烂的青春年华。
世界之于我纷繁大千,造化万物。生活的积淀始终是创作的不竭之源泉。我之世界,万物由心,恣意驰骋。在不断的深入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在自我完善与力图超越的经历中,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理想境界。
希望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有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李洪涛于北京青草堂
                                                                                                                  2013年12月8日

 

李洪涛作品展示:http://www.heguang168.com/products_view_994.html

和光书画院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483252134